中国工业碳达峰优秀企业系列报道七十二: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

2024-12-26 00:00          3809次阅读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决策部署,经报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领导同志后,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自2022年起,从征集范例、调查研究和宣传培育三个维度开展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遴选和研究工作。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共有170家工业行业领军企业(2022年42家,2023年63家,2024年65家)成为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

根据工作计划,在有关部委、地方政府和行业组织的支持下,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将于2025年持续做好本项工作,并将于年底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工业碳达峰论坛上发布当年的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研究成果(含企业名单)。

现将研究过程中了解到的一些优秀企业成果和案例进行系列报道,构建中国工业碳达峰长效宣传机制,传递绿色低碳理念,为各地方、行业、企业做好工业碳达峰工作,实现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和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范例参考和路径借鉴。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汽车”)是中国汽车四大集团阵营企业,拥有162年历史底蕴、40年造车积累,在全球有12个制造基地、22个工厂,员工7.2万人。作为中国汽车品牌的典型代表之一,长安汽车旗下包含长安引力、长安启源、长安凯程、深蓝、阿维塔等自主品牌和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江铃等合资企业。近年来,长安汽车产销量持续增长,截至2024年11月,累计销售汽车2752万辆,是首个突破2000万辆的中国汽车品牌。

长安汽车拥有来自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研发人员1.8万余人,分别在重庆、北京、上海、河北定州、安徽合肥、意大利都灵、日本横滨、英国伯明翰、美国底特律和德国慕尼黑建立起“六国十地”各有侧重的全球协同研发格局。拥有专业的汽车研发流程体系和试验验证体系,确保每一款产品满足用户使用10年或26万公里。

 

图片1.png

图1 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

长安汽车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改革与发展整体布局,以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为关键,以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消费体系为抓手,加快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系统化、科学化、数字化、精细化水平。2024年,长安汽车成为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

 

图片2.png

图2 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证书

一、强化顶层设计,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转型

2021年长安汽车成立由朱华荣董事长担任组长的“碳达峰碳中和联合项目组”,建立“123551”碳管理体系,提出“2027年碳达峰、2045年碳中和”的总体战略目标。其中企业端将在2025年实现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15%,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18%,2030年分别降低20%和30%;产品端将在2027年实现单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降低25%;供应链端将在2030年降碳30%。

 

图片3.png

图3 长安汽车“123551”碳管理体系

二、产业结构绿色升级,新能源产品加快布局

面对以智能化、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为代表的汽车产业革命,长安汽车推进“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积极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在新能源领域,2017年发布“香格里拉”计划,围绕新能源汽车、动力技术、动力电池等产业布局,陆续发布高端情感智能品牌——阿维塔、年轻科技数字新能源品牌——深蓝汽车、数智进化新汽车——长安启源三大新能源智能化汽车品牌,推出深蓝SL03、深蓝S7、阿维塔11、阿维塔12、启源A07等超过35款新能源汽车。

图片4.png

图4 长安新能源汽车


2023年长安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销售47.4万辆;2024年1-11月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已突破64万辆。与燃油车相比,全生命周期共减少碳排放580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1.5万公顷。

长安汽车已有UNI-T、UNI-K、UNI-V等18款汽车产品列入工信部绿色设计产品名单,SL03获得2023年“中国汽车低碳领跑者”称号、深蓝S7入选首批国际EPD(环境产品声明)认证车型。其他“生态汽车”“健康汽车”等各类绿色、低碳评奖30余项。

 

图5 低碳领跑者车型、国际EPD认证车型

三、绿色产品科技创新,推动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

长安汽车积极开展绿色低碳创新技术研究,重点布局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关键技术,形成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并举的开发模式,支撑一批重点技术的基础理论突破。“三电系统”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应用的核心。

在电驱领域,长安汽车2023年发布了原力电动技术,包括原力电动超级增程、原力电动超集电驱等,累计拥有181项专利。原力超集电驱最高效率达到95%,采用行业首创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获得第三届全球XEV驱动系统技术暨产业大会“电驱动优秀产品奖”和“电驱动技术创新奖”两项大奖。数智电驱混合动力系统最高驱动效率97.3%,各项指标处于行业先进水平,连续荣获“中国心”2023、2024年度十佳发动机及混合动力系统称号。

 

图6 原力电动技术

在电池领域,长安汽车2023年发布了自研电池品牌——长安“金钟罩”,旨在解决用户在能量密度、充放电效率、循环寿命、低温性能等方面的焦虑,为用户提供更加持久、稳定的动力输出和驾驶体验。品控方面,电芯单体失效率降低到DPPB(十亿分之一)级别;充电效率方面融合4C超级快充,从20%电量到80%电量只需10分钟;电芯循环寿命达到2000循环以上,满足整车10年30万公里超长寿命需求。2023年11月24日,长安“金钟罩”首款标准电芯在时代长安工厂正式下线。

 

图片7.png

图7 金钟罩电池

在低碳材料方面,长安汽车开发了高性能超高压再生铝合金应用技术,突破目前再生铝只能降级利用,不满足更高性能零部件使用要求的难题。基于合金化理论,通过Al-Si-Cu-Mg合金体系设计、Mn+Fe复合组织细化、共晶Si球化、再生铝熔体净化等技术手段,解决再生铝材料性能衰减问题并成功应用。再生铝合金(摇篮到大门)碳足迹≤1.5 kgCO2e/kg,相比于原生铝合金(约16.38kgCO2e/kg),碳排放可下降90%以上。

 

图8 再生铝合金应用

四、打造智能低碳标杆工厂,革新低碳制造工艺

在制造领域,长安汽车以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将渝北工厂新厂区打造成“智能、低碳、高效”的标杆工厂。应用5G、AI、数字孪生、柔性制造等先进技术,与华为、联通等行业先进合作伙伴开展深度合作,在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传统汽车制造工艺环节的基础上,拓展数字化软件封测工艺、新能源电池PACK工艺、车身一体化压铸、CTV等工艺,形成了七大先进制造工艺,应用了软件封测、免热处理新材料、一体化压铸、智能柔性产线等40余项行业领先的制造工艺技术。实现了新汽车高品质、高效率制造;基于统一的数字底座与物联网平台,实现12000多台设备全连接,百万级数据自动采集、集成,建设了智能排产、智能执行与调度、智能仓储、AI质检、设备预测维护等16大类智能制造场景,实现制造全过程透明、精益;围绕绿色低碳发展建设了26万平方米、装机容量37兆瓦的光伏发电系统。通过对先进制造工艺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总体实现制造效率比原渝北工厂提升20%,成本降低20%,降碳19%。

 

图片9.png

图9 智能低碳制造标杆工厂

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已融入长安汽车生产经营各领域、各环节,多项先进低碳节能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在长安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创新性开发多场景跨区域余热深度利用。通过工厂布局,首创涂装、压铸、站房、电池车间等多场景跨区域余热深度利用,以涂装、压铸高温烟气为热源,采用自动控制系统,“气-水”“水-水”为热交换介质,最优化设计管网线路,热交换率≥85%。通过跨区域热能平衡精益联动控制、冷热互补适应,铸造余热利用率提升近50%以上,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全年节约天然气110万m³,压铸热水回收全年节约天然气36.5万m³。每年节省天然气消耗146.5万m³,实际减少碳排放约2000吨。

铝水直供技术也是一大亮点。供铝企业以“铝水”状态供应原材料,而非传统的“铝锭”,省去了将铝液铸造成铝锭的工序和该过程的热能浪费。铸造企业优化铝合金铸造工艺,精减合金冷却、重熔工序,节约了基础设施及设备投资,现场环境得以改善,减少了金属烧损、能源消耗,以铝水直供形式满足生产需求,稳定铸件质量,铸造车间全年减少生产碳排放1318吨。

截至目前,长安汽车已获得2个国家级、2个省级绿色工厂认证。

 

图片10.png

图10 长安汽车两江工厂绿色工厂

五、产业链协同降碳,培育绿色供应链

长安汽车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建绿色能源生态、绿色服务生态、绿色供应链生态,助力实现全产业链碳中和目标。利用绿色供应链评价管理体系拉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在设计、工艺、技术等方面实现绿色升级;通过在采购管理中增加环境保护合同条款、绿色管理指标、绿色绩效管理等要求,引导供应商开展绿色低碳制造。同时对供应商进行碳排放管理培训,推广长安供应商降碳案例。指导试点供应商完成碳排数据收集及降碳路径规划,形成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和产品碳足迹报告。

2023年3月,长安汽车成功入围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名单”,2023年9月荣获“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先进单位”奖项。

六、产品生命周期绿色管理,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

2022年长安汽车申报并首批获得工信部“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EPR)”试点,开展了回收体系建设、资源综合利用等工作,联合上下游企业协同推进,遵循全生命周期理念,探索建立易推广、可复制的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施模式,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EPR背景下的长安汽车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已写入工信部2023年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典型案例集。

七、开放合作绿色经济,打造绿色“一带一路”

2023年5月,长安汽车发布“海纳百川”计划,以全球化视野开拓海外市场,布局独联体、中东非洲、中南美洲3个战略攻坚市场和欧洲、东南亚两个战略培育市场。聚焦海外客户需求,完善产品布局,全面导入深蓝汽车、阿维塔、长安启源三大数智化产品品牌,出口产品实现多品系覆盖。

在沙特、智利等6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了400多个长安品牌汽车销售服务网点,拥有近90万忠实用户。在泰国打造“全球右舵基地”,并以此辐射东盟及澳新等全球主要右舵市场,将建成涂装、总装、发动机组装、电池组装生产车间以及相关配套设施,总产能达到20万辆/年。

 

图片11.png

图11 “海纳百川”战略发布

在海外市场,长安汽车积极应对国际碳排放规则,从体系建设、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确保出口产品和备件满足国际市场碳管理要求。包括设定碳减排目标、制定实施计划、建立碳排放监测与报告机制等,引入ISO 14064等国际通用的碳管理标准和方法,实现企业碳管理与国际接轨。

长安汽车参与WP29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汽车生命周期评价非正式工作组的《UN/WP.29-GRPE-汽车生命周期评价》标准编制,增强中国汽车在全球汽车碳足迹领域的影响力。

八、倾心绿色公益,增强生态碳汇能力

长安汽车积极响应绿色发展战略,落实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在酉阳研究打造油茶生态固碳示范基地,帮助建成油茶基地31.6万亩,实现茶油销售9180万元,带动农户20余万人增收,取得为产业添翼、为群众添富、为乡村添绿的多赢成效。

通过科学管理优化油茶树固碳能力,建立油茶树碳汇计量模型、参数体系及计量标准,构建油茶树碳汇评估方法体系。协助开展油茶碳汇方法学研究,支撑将油茶产品转化为生态产品,实现油茶生态资源保值增值。

 

图片12.png

图12 助力酉阳茶油可持续发展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现场

长安汽车始终以“引领汽车文明,造福人类生活”为使命,以科技创新为驱动,重塑能力、升级产业,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强度,坚定坚决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向社会作出源源不断的贡献,不断满足人们更加美好的生活需要,奋力推进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为打造世界一流汽车品牌努力奋斗。

 

 

版权声明:如转载或引用请联系项目组并注明文章来源。

 

联系人:中国工业碳达峰项目组

电  话:010-62385286、010-62386769

邮  箱:cfie62385286@163.com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