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课题组赴东北调研

2018-08-09 00:00          811次阅读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受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托,本年度继续承担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重点课题——《“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国制造2025”协同发展关系研究》。

        为深入研究企业在推进二者协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诉求,并挖掘成效显著的企业实例,提出切实有效的政策建议,7月9-13日,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课题组赴长春、沈阳和大连调研并召开座谈会。课题组实地专访了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沈阳鼓风机集团、沈阳机床(集团)公司、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和大连冰山集团有限公司,了解了这些单位及相应行业的相关情况,为课题采集了大量一手资料。

        7月9日上午,课题组赴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调研。一汽现有职能部门17个,全资子公司22个、控股子公司14个,其中上市公司4个。主营业务板块按领域划分为:研发、乘用车、商用车、毛坯零部件、辅助和衍生经济等六大体系。现有员工13.2万人,资产总额1340亿元。2013年营业额高达4500亿,曾经连续8年蝉联世界500强榜单。座谈会期间,课题组了解到一汽多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当前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的相关建设。课题组还获悉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准备签署移动出行意向协议书,整合三方优势资源,合资组建T3出行服务公司,打造高效率、高品质、高安全、可信赖的出行服务品牌。同时,一汽提及目前政府扶持基金一般是在企业项目完成后才发放资金,这个对于企业来讲没有发挥资金的关键性作用,也会让国外的人误以为中国企业是靠政府进行成产经营,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图片26_副本.png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座谈会

        9日下午,课题组赴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展开调研。前身长春客车厂始建于1954年,是国家“一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之一。2002年3月改制为股份公司,现注册资本(总股本)为58亿元(股),中国中车持股93.54%。长客股份公司是我国知名的轨道客车研发、制造、检修及出口基地,是中国地铁、动车组的摇篮。公司现有员工18000人,厂区占地面积490万平方米。拥有19家子公司。公司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主产品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

        课题组首先沿着2015年习主席考察长客的路线实地参观了长客的制造工厂,真切的感受到我国轨道客车一流的制造技术,正如习主席所说“高铁动车体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在‘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方面也是‘抢手货’,是一张亮丽的名片。”在随后的座谈会中,课题组感受到长客领导及员工对中国轨道客车未来更快更好发展的信念,同时,相关人员也提出中国标准要“走出去”,需要得到国外的认可,这样更利于相关企业的发展。

图片27_副本.png

课题组成员考察长客车间

图片28_副本.png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座谈会

        7月11日上午,课题组走访了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其前身沈阳鼓风机厂始建于1934年,2003年整体转制为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集团主要从事研发、设计、制造、经营离心压缩机、轴流压缩机等8个系列300个规格的风机类产品,高压给水泵、强制循环泵、核泵等51个系列579个品种的泵类产品,45个系列400个规格的往复式压缩机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空分、天然气输送、制药、制酸、国防、环保等领域。其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被党和国家领导人誉为“国家砝码”。座谈会期间,课题组了解到,沈鼓一直非常重视自主创新,从借鉴国外经验、购买国外设备到以自主研发为主,沈鼓的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此外,沈鼓注重制造业企业的转型问题,认为制造业要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从原来单一的生产型企业转向融合生产、销售、服务等整套流程的服务型企业,以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一位发言人也提到中国标准“走出去”及外汇管制问题。

图片29_副本.png

课题组考察沈鼓

图片30_副本.png

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座谈会

        下午,课题组到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展调研。目前,沈阳机床资产总额160亿,员工总数1.8万人,机床企业排名列世界第七,已成为引领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具备雄厚的研发实力、拥有多项自主创新成果。 公司主导产品分为金属切削机床,重点发展数控机床、大型装备、成套生产线、核心功能部件等四大类,共三百多个品种、千余种规格,公司产品广泛进入到航空航天、汽车、船舶、能源等重点行业核心领域和消费电子等新兴产业。产品市场覆盖全国并出口到欧洲、美国、加拿大、土耳其等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机床产销量多年来始终居国内同行业首位。座谈会期间,一位发言人称“数控机床行业上游企业基础研究相对缺乏,创新研发有待进一步加强。国内行业基础的薄弱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效益的不稳定。目前,由于技术和工业基础方面的限制,我国的产品多集中于低利润率、低附加值市场,无法为国内下游企业生产符合标准的产品,导致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如果能得到政府在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支持,可以为国家创造更多效益。”

 

图片31_副本.png

课题组考察沈阳机床

图片32_副本.png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座谈会

        随后,课题组走访了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产业园位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中部,规划面积 48 平方公里,核心区规划面积 20 平方公里。园区发展定位为拉动沈阳市转型发展的新引擎;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合作试验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区;国际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创新驱动和绿色集约发展引领区。园区重点发展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汽车制造、工业服务、战略性新兴五大产业。2017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62.6亿元,同比增长60.3%;全口径税收80.4亿元,增长48.2%。推进项目共计310个,总投资2079.5亿元,其中已落地171个,投资额632亿元。目前已经有几十家企业加盟中德产业园,在华晨宝马的带动下,未来产业园会有更好的发展。

        双方探讨了对于东北地区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中德产业园依托华晨宝马,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的协同发展,不仅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也提升了整体产业链的发展水平。这证明在适当产业政策和市场机遇的推动下,东北地区的企业依旧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东北曾为我国工业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仍拥有众多制造业企业,这都是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强大动力。因此,国家在政策支持方面应考虑到东北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工业制造业发展的特殊性,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促进东北地区企业的发展。

图片33_副本.png

课题组参观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

图片34_副本.png

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座谈会

        7月13日,课题组赴大连冰山集团有限公司开展调研。冰山围绕工业制冷制热、商用冷冻冷藏、空调与环境、核心零部件、工程与服务、新事业等冷热事业,创立了1个上市公司,18个中外合资企业,24个内资企业。总资产130亿元,员工1.2万人。冰山是中国制冷空调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之一,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73项。每年新增专利180余项。冰山集团坚持以优异的质量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煤炭、电力、冶金、制药、化肥、食品冷冻冷藏、农产品深加工、水产品加工、肉类、禽蛋类、啤酒、乳品、渔业、商用空调、民用空调、工业空调、船用空调、医药空调等领域。

        冰山集团相关负责人给课题组详细的介绍了冰山的核心技术、集团的发展历程、发展规划以及相关产品,尤其是各种各样的自动售货机,令人耳目一新,如果相继投入市场,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在座谈会过程中,冰山集团提到他们的制冷技术与发达国家相当,但是一些核心零部件还依赖进口,国内的强基工程迫在眉睫。另外,对于氟利昂制冷向二氧化碳制冷的转变其实是技术的后退,政府规定氟利昂存储大于5吨就属于危险源,这无疑限制了国内制冷技术的发展,不利于行业竞争力的提升。

图片35_副本.png

课题组参观大连冰山集团有限公司

图片36_副本.png

大连冰山集团有限公司座谈会

        此次东北调研,让课题组全体成员有几点深刻体会:
1、东北作为“共和国长子”,在中国现代化工业发展之路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国家工业制造业的很多支撑性企业依旧在东北,这些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所在的领域依旧是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东北凭借其多年以来的工业基础以及企业资源,应该也能够助力“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

2、近年来,由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衰落与人才的流失,东北工业企业的发展日渐艰难。这更需要国家从东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促进东北经济的发展。东北地区背负的历史性包袱过重,企业养社会的情况非常严重,国家不仅要重视东北企业,更应“偏向”东北企业。媒体不能对东北营商环境及东北企业有偏见,应该多宣传东北经济和东北企业的成绩和努力。

3、东北毗邻俄罗斯、朝鲜、韩国和日本,具备向东扩展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条件,在“一带一路”建设的促进下,尤其朝鲜半岛局势得到缓解的前提下,东北企业正积极探索国际合作机遇。目前的局势或许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又一历史性机遇。

        通过此次调研,课题组了解到当地企业大量翔实的一手资料,收集了很多富有创意、具有实效的意见建议,为后续课题报告的撰写工作提供了基础性材料。

Baidu
map